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文原载于:财新网http://opinion.caixin.com/2012-02-27/100361093.html  

发布时间:2012-02-27

 

满燕云:中国宏观税负应如何衡量?

 

 

 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并不低,而从支出占比上,用于民生事业的占比又明显较小

 【背景】据《人民日报》2月27日报道,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称,2011年,中国宏观税负水平在30%左右,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在40%以上,中国总体税负水平仍处于合理区间。贾康说,中国商品含税高,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总体税负就比发达国家重。

 

中国商品含税高是各方承认的事实。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高培勇说,当前中国税收收入的70%以上是间接税,而间接税作为价格的构成因素,通常可以直接嵌入商品售价之中。不仅使得税收与物价之间处于高度关联状态,也确有推高物价之嫌。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等商品中含税过高,事实上成为由广大消费者负担的大众税。

关于中国宏观税负是否过高的问题,因贾康的这一观点,再次成为舆论热点。虽然贾康也提出,“随着个人财富的积累,富人和有产阶层不断增多,原来的税制结构就不那么合适了,也应当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但是,在网络上,网友们普遍不同意贾康所长“我国商品含税高不意味总体税负重”这样的观点。

许多人也指出,由于税收结构和统计口径的差别,得出的结论也是大相径庭。欧美国家由于财政制度规范,在宏观税负计算方面没有太多争议;在中国,则出现了不同的宏观税负计算方法,导致截然不同的观点的现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较为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当前的宏观税负水平及其结构?什么样的统计口径是比较合理的?

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满燕云认为,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不低,因为税收以外,政府还有很多收入来源,而从支出占比上,用于教育等民生事业的占比又明显较小。

满燕云表示,出现不同的中国宏观税负指标,主要是对政府财政收入的界定不一致,计算口径有差别。有的是小口径的宏观税负,比如,税收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如果把诸多隐蔽数据计算在内,对宏观税负的计算口径就要大得多。

她强调,在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公共财政收入的界定中,税收收入包括了狭义税收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比如社保基金收入,我们国家因为不是财政部收取,所以不算进税收收入”。

需要指明的是,除税收以外,中国各级政府还有大量的制度外收入,因为不透明,数目难计,存在名目繁多的以费抵税项目,比如,教育附加费、城建费。国外可能是财产税里以税的名义来收取的项目,在中国成了费,不计入税收收入。“这些费在某种程度上也符合‘税’的概念。”

此外,土地出让金是政府的一大笔收入,这项收入也不属于财政部的税收收入。所以,在中国,以包括上述几项在内的“大财政”作为计算口径,会更合理。

“我们测算,2011年中国政府收入占GDP的32%左右。还有很多隐含的费用没有包括进去。而美国一般不会超过30%。”

满燕云说,宏观税负重不重这个问题,也得从支出层面来看。中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约为同期GDP年均增长率的两倍。“我们做过研究,中国的财政支出在卫生、教育、抚恤社会福利等方面远远低于OECD国家,比起一般国家来说也都比较低”。■

  (财新记者 邢昀 采写)

话题:



0

推荐

满燕云

满燕云

125篇文章 10年前更新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及中国项目主任。1993年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森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公共与环境事务经济学和公共政策担任副教授并获终身教职。教学和研究兴趣集中在城市和区域经济学、公共财政、经济住房、土地和环境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