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林肯研究简报第一期部分文章分享,图表等详细内容请至北大-林肯研究中心官方网站免费下载全文:http://www.plc.pku.edu.cn/publications_ch.aspx 此处为简报论文《中国的绿色城市:居住碳排放与城市发展》第二部分内容精摘。
【编者按】
不同于以往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产业碳排放上,本文(《中国的绿色城市:居住碳排放与城市发展》)将着重关注城市居民生活所带来的碳排放,从这个角度看看哪些城市更具有更加“绿色”的生活模式。作者郑思齐为北大-林肯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副教授。
哪些城市特征会影响碳排放水平?
作者郑思齐:北大-林肯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副教授
供暖能耗在能耗总量中占超过40%的比重,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城市冬季气温会直接影响居住能耗和碳排放。的确如此,标准家庭的居住碳排放与1月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越冷的地方,碳排放越高。另外两个关键的变量是城市收入(反映生活质量和消费能力)和城市人口(反映城市规模)。这两者与户均碳排放都呈正相关关系。不过,更严密的统计分析发现,人口的影响并不显著,而收入则是显著的。
近些年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区域发展战略,最有代表性的是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建设。类似的,我们也可以评估一下这些区域发展战略的环境影响。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西部城市的户均碳排放水平约为1.9吨/年(其他区域为2.3吨/年);东北城市的户均碳排放水平约为3.5吨/年(其他区域为2.0吨/年);环渤海区域城市的户均碳排放水平约为2.9吨/年(其他区域为2.1吨/年)。简单的看,振兴东北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政策可能会带来较高的环境成本。当然,值得指出的是,我们这里仅是针对居住碳排放而言,更全面的评估还应该包含产业碳排放。
上述研究发现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当前快速的城市化和经济增长有着广泛的环境影响。许多学者已经分析了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对产业能耗和碳排放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着重关注了居住方面。对微观数据的分析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将人们的居住和交通行为与能源消耗相关联,同时多城市的分析也允许我们去观察居住碳排放的空间分布格局。这样,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和人口迁移所带来的环境成本就能够被评估。值得指出的是,我们目前的研究只是用了一年的截面数据,因此还很难用于对未来的预测。
在未来,随着新技术的更多应用和能源结构的变化,居住碳排放的路径也有可能会发生转折。但不管怎样,能源消耗在社会群体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会一直存在,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去关注区域和城市发展政策可能带来的环境成本,尽管这种成本是隐性的。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北大-林肯研究中心的观点与立场。此处为简报论文《中国的绿色城市:居住碳排放与城市发展》第二部分内容精摘。图表等详细内容请至北大-林肯研究中心官方网站免费下载全文:http://www.plc.pku.edu.cn/publications_ch.aspx
(以上内容版权,系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所有。如需转引、转帖或联系相关媒体报道,务请联系中心出版事务干事陈雅川女士。)
联系电话:8610—6275 6535 8610—6275 7884(传真)
联系邮件:cheny@plc.pku.edu.cn
中心主页:http://plc.pku.edu.cn/
联系地址:北京大学廖凯原楼508室 邮编:100871
0
推荐